联系我们
从新冠肺炎的救治看我国重症医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2020-03-13 16:56:00
2019年12月,一场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降临武汉,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截至3月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累计确诊病例80 754例。现有确诊病例17 721例(其中重症病例4794例)。
2020年1月29日,面对汹涌的疫情,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向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们,发出倡议书“齐心协力,拯救生命,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29个省市派出超过42 000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市,其中重症医务人员超过14 000名,占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在与新冠肺炎的斗争中,重症医务人员不仅是前线的主力军,而且在第一时间总结、发表非常有价值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为加深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和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了一手临床资料,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患者死亡和重症患者的比例得到了显著的控制。
2020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前往收治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在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率和治愈率。对于轻症患者,要继续加大救治力度,尽可能让患者在轻症阶段得以治愈。对于重症患者,要加大救治力度和加强重症专业力量,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上述要求,向重症专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重症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在此次抗疫行动中,短时间内集结了上万余名重症医学医护人员,这不仅是对专业素养、医德、作风和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对重症专业队伍壮大及整体救治能力提升的集中检阅。重症医学发展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应清醒地认识到,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以下几大瓶颈,极大制约了学科发展,留给我们持续完善与发展的空间。
1. 重症医学尚未纳入教育部学位办的学科目录,导致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不能系统地接受重症医学教育,影响本科生的专业选择。
2. 专业化的重症医师队伍是重症医学专业建设的核心,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尚未纳入重症医学,重症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在现有体系中暂时挂靠于其他专科下。重症医学的医疗对象和医疗模式,决定了重症医学科医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对医学前沿迅速跟进的能力,尤其需要对年轻住院医师系统、专业、规范的培训;而目前的培训机制,不仅限制了学科的发展,也限制了重症新成员的加入。
3. 床位占比严重不足。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ICU床位占医院床位的比例仅为1.65%,即每10万人口仅有3.43张ICU床位。这不仅满足不了日常重症患者的收治,而且当重大医疗卫生事件暴发时,面对众多的重症患者,对任何省市的重症医疗救治来说更是巨大挑战。
4. 不同地区间,治疗水平差距较大,迫切需要加强全国层面的规范化培训,使重症医师的临床认知和管理能力达到同质化。从2009年到2019年,在《中国重症医师资质培训课程》(5C)项目中,24 639名医生被认证为重症医师,仅约占中国重症医师总数的30%。不同省份重症医学水平参差不齐,参加5C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1808,9.55%),而湖北省仅610人(3.2%)。所以,急切需要进一步完善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建设制度,保障重症医学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5. 在此次新冠肺炎的诊治中发现,对临床情况的快速分析和应对新发疾病的认知跟进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最初,大多数医生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是肺炎,基本针对呼吸系统对症治疗。经临床诊疗经验积累发现,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常伴随免疫功能损害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这既符合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强调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性与个体化。
6. 基础研究非常重要,而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目录中,可供重症医学选择的申报目录过少,远远不能满足重症医学研究的多重需求。
7. 迫切需要建立特种病种数据库、标本库,实现不同医疗中心研究数据的共享。以新冠肺炎为例,关于新冠肺炎已发表的文章主要来自单中心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要得到整合临床诊治、基础研究和公共卫生数据非常困难,使得重症医学在抗疫过程中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临床诊疗数据信息。
8. 促进ICU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建立全国远程ICU综合信息平台。远程ICU综合信息平台,不仅能解决ICU人力资源短缺和地域诊治的差异化,还能有效地提高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
总之,重症医学的体系建设非常重要,涉及教育、科研、培训、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各个方面都需要重症医学同道们的不懈努力,并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才能使中国的重症医学更好、更快地发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作用,保障患者的安全。